受新冠肺炎的影响,生鲜电商“疫”外崛起,同时也倒逼诞生无接触配送服务,既然是无接触,那么菜该放在哪里?于是又有了简易的便民货架。被迫接连出招的生鲜电商走到这才发现,咦,这不正是低配版的“到柜自提”么?一场疫情,全国隔离,为了送菜生鲜电商纷纷在小区放上了便民货架,让大家开始习惯“全民自提”。
疫情如火,居民经历“买菜难”到“收菜难”
特殊时期,在家做好自我隔离,尽量避免与人直接接触,已经成为每个人的共识,“宅经济”下生鲜电商迎来爆发式增长。
据公开报道数据显示,每日优鲜疫情期间业务量增长300%,客单价提高到120元;叮咚买菜近期整体订单约增80%,客单价增加约70%;食行生鲜苏州订单量增加105%,并呈现持续上涨趋势;盒马鲜生网上订单数量同比激增了220%,但平均客单价却从去年的80-90元下降至40元左右(蔬菜、柴米油盐、方便面,冷冻食品等摊薄了客单价)。
订单暴增的背后,是被买菜难困扰的消费者,他们一边抱怨生鲜电商平台送货慢、菜品不齐全,一边又不得不跟着早已定好的闹钟在凌晨或一大早悄悄爬起来打开手机默默抢菜,虽然不一定每次都能抢得到。
随着防疫防控措施的进一步加强,到家生鲜电商平台推出的无接触配服务,从原先放到消费者门口变成了放在小区门口。虽然到家模式的无接触配送隔开了配送员和消费者,却无法避免消费者与门卫以及与其他消费者的直接接触。目前,包括叮咚买菜、盒马鲜生、每日优鲜等所有到家生鲜电商的无接触配送方式,均是通过用户同意后将包裹或菜品要么放在门卫处的地上,要么放在其他指定地点的地上。生鲜商品被放在环境完全无法确定的场所,消费者不得不尽快取货,同时这种方式也增加了错拿、丢失的风险,且存在一定程度的卫生和食品安全隐患。
不少消费者抱怨,他们不得不花很长时间在保安亭、收发室杂乱堆放的货物中寻找自己的订单,而且很多时候严重超时的商品的送达时间与消费者自己的时间形成冲突,十分不方便。
生鲜便民货架,正让买菜族体验“全民自提”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上线申请安装“无接触收货点”的服务,用户在其APP中填写所在的区域、小区、物业联系人极其电话等必填信息,然后进行审核后便可申请。据了解,每日优鲜目前已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地铺设无接触配送存放点,未来还会登录杭州、苏州等城市,计划覆盖近万的小区。
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所谓的“无接触配送存放点”,实际上是简易的仓储货架,货架共有三层,每个货架最多能容纳数十件商品。在已经上线该服务的小区,货架除了放菜以外,不少快递和外卖配送员也把他们的商品放到架子上。
叮咚买菜APP日前上线的无接触存放点介绍,各地小区还未真正安装
从地上升级到架子上,对配送员来说减少了等待时间,但对居民体验来讲并无实质性改变,没有密闭储存空间、无冷藏模式的简易储货架,依然面临错拿、食品安全等问题。
疫情期间,很多消费者被动成了线上抢菜的资深用户,而前置仓到家生鲜电商,也终于意识到,原来“自提模式”才是无接触配送服务的正确打开方式。
一方面,自提模式可以让消费者无需与配送员直接接触,避免送菜时可能存在的传染风险。另一方面对于平台而言,配送员减少了等待时间,加上距离上路程缩短了一半,也相对减少了配送时间,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配送效率。
“叮咚买菜升级成‘低配版’食行生鲜?”
简易货架存在的不可避免的食品安全风险和更差的体验,使得它注定只是一个临时的过渡方案。换句话说,如果以叮咚买菜为代表的的前置仓到家生鲜电商想要继续保持成本更低的“自提”业务,就不得不将这些临时货架换成更加安全、方便的“柜子”,而这些食行生鲜早已做了整整8年。对此有业内人士评论说,“没想到因为一场疫情,让叮咚买菜升级成了低配版的食行生鲜。”
据悉,自建冷链物流的食行生鲜目前已经在上海、苏州、无锡三城铺设了3600多个智能自提柜,这种自提柜有常温、冷藏、冷冻三种不同功能,不论在便捷性、安全性和低成本方面都颇具竞争力,同时因为冷链车的集约化配送,食行生鲜的配送效率远远高出以人力为基础的前置仓到家生鲜电商,这也是此次疫情期间食行生鲜站点单量增长三倍的原因。
食行生鲜社区智能自提冷柜
生鲜电商盈利难一直以来都是行业通病,尤其对于最后一公里配送成本居高不下(主要为人力成本)而靠“烧钱”赚流量的前置仓而言,更是无法抵达的彼岸。此次疫情之下,供应链能力和人力紧缺成为各家生鲜电商平台普遍面临的考验,而人力的考验对于前置仓生鲜电商的考验无疑更为严苛,这就意味着,随着订单量的暴涨,平台要承担的人力成本也会跟着水涨船高,于是商品涨价成为一种解决方式,自提模式成为另一种选择。
有人预测,为了填补亏损,前置仓生鲜电商很可能借此机会长久留存此次疫情中已经设置的简易自提点,为日后降低配送成本作铺垫。“花了百亿的学费摸到了自提赛道的门槛边,看来疫情不仅是生鲜电商平台供应能力的检验器,还是老司机,把跑偏的模式带到正轨。”上述生鲜领域业内人士分析道。
疫情加速生鲜电商分化:从价格战走向效率战
需要正视的一个问题是,虽然人们无法出门导致线上订单量激增,但供应链能力和配送能力同时成为考验,所以“买菜难”才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因此除了单量外,还应该看具体的履单情况。而且疫情结束后,能有多少用户最终留存下来,其实还很难说。
也有观点认为,一直以来中国生鲜电商市场渗透率低、盈利难的原因,一是广大用户还没能形成线上购买蔬果的习惯,二是很多平台为了流量不惜烧掉巨额营销补贴,却给平台带来低留存、底活跃度、低客单价的“肾透析”状态,亏损成为一种必然。
这场疫情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让全民提前体验了买菜自提的方式,这对整个行业发展来说有一定的加速作用。疫情之后,具有良好体验的成熟自提模式,很可能会被人们普遍接纳。
疫情还将可能促进“价格战”提前结束,生鲜电商格局再次发生变化。疫情培养了人们线上买菜的大习惯,也逐渐适应自提或自取的小习惯。但是更进一步分析,让前置仓到家生鲜电商深陷盈利难泥潭的核心原因,并非价格战,而是供应链效率问题,更何况到家平台本来在商品价格上并没什么实质性竞争力,于是在疫情期间这些平台的商品价格反而更贵了。
当疫情过后,生鲜零售将再次回到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供应链效率问题也仍将扔是核心竞争因素,这个时候,恐怕只有效率更高、更有盈利可能的平台才会最终存活下来,而处于弱势的生鲜电商将迎来更严苛的市场竞争考验,甚至加速优胜劣汰。